AI作曲颠覆音乐行业95%从业者可能被取代

导读自称“音乐行业新人”的北京深乐(CEO)有限公司CEO刘一站在“预见新时代数字音乐未来”数字音乐产业发展论坛上,就即兴发挥了创作。他拿出一

自称“音乐行业新人”的北京深乐(CEO)有限公司CEO刘一站在“预见新时代数字音乐未来”数字音乐产业发展论坛上,就即兴发挥了创作。

他拿出一台电脑,邀请坐在台上的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波、摩登天空创始人沈黎晖唱一个音符。之后,电脑很快制作出了一首完整的RB风格的歌曲。

令丁波惊讶的是,以他的经验,他根本认不出这首歌,而是由AI作曲的。“单从构图的水平来说,我觉得AI的水平不亚于某些人,或者有些人真的很差,不如机器。AI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标准,已经无限接近,甚至达到了商业化的标准。”

虽然AI作曲的能力在那天得到了肯定,但是AI和音乐的结合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。AI真的能成为生产力吗?AI合成的意义是什么,未来的发展空间和价值在哪里体现?

为人助手也可以是一种生产力。

过去几年,很多科技公司、研究机构和个人都在探索利用AI进行艺术创作,涵盖音乐、诗歌、绘画、舞蹈、电影、小说等。

2017年5月,微软萧冰发布了原创诗集《阳光失了玻璃窗》,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。除了诗歌,微软萧冰还拥有创作和演唱歌曲的能力。

在音乐创作领域,AI的应用逐渐成熟。从AI作曲、AI演唱合成、AI伴奏的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研究,已经有大量相关平台投入市场。在AI合成领域,谷歌开发的Magenta是最早的,而Aiva和Amper现在已经上线。

Aiva Technologies是AI音乐创作领域典型的创业公司,其AI作曲人Aiva成为AI领域最早获得世界地位的作曲家之一。

古典音乐一直被认为是一门高级的情感艺术,艾娃的使命是延续莫扎特、贝多芬、巴赫等伟大作曲家的创作,通过对1.5万首交响音乐的深度学习,实现随机创新,让古典旋律在几分钟内完成。Aiva基于人脑和神经结构的简单模型,试图像人类一样思考。目前,爱娃的音乐作品已应用于电影、广告和游戏配乐。

去年,在北京举办的音乐人工智能发展研讨会上,清华大学教授胡小林做了一场关于AI合成的演讲。他认为音乐是有长期和短期规则的有规律的安排。Deep Music根据这些特点设计了分层模型。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训练,该模型可以自动生成类似人类作曲家创作的歌曲。

与诗歌、文学创作等艺术领域相比,AI作曲缺乏足够的训练数据,也没有专门为音乐提供的学习算法。音乐是一种“次要信息”,人类可以感受到音乐本身以外的内容。这种敏感细腻的表情和感觉,对于AI来说无疑是很难的。与作为“次要信息”的写作相比,音乐是一个连续的信号,不像写作是一个被抽空的个体,它更难创造。

由于算法和数据的限制,AI很难在音乐片段、短语和段落中做出与人类相当的精心设计。深度音乐的目标不仅仅是成为人类的助手,更是成为生产力——。当AI创作出好的音乐,就会由人类作曲家来完成。

AI会和艺人竞争吗?下一个莫扎特将由AI诞生?不完全是。爱娃科技首席执行官皮埃尔巴雷欧认为,至少目前没有。

用人工智能赋能音乐人。

“AI作曲的出现,可能首先会让那些制作罐装音乐的人没有空间。”沈黎晖的音乐罐头是指可以像罐头食品一样食用,无需再加工的音乐。大部分音乐是根据电视广告或好莱坞电影宣传片改编的。

作为一家成立22年的音乐内容公司,摩登天空已经签约了200多位原创音乐人。“我相信有一天,AI的构成会比大多数专业人士更好。”沈黎晖认为,证明AI作曲的能力只需要时间。“过去,我们认为玩Go的人更聪明,但事实证明,AI在两次迭代中杀死了人。”现阶段他认为AI音乐短期内会取代一些简单的场景,比如儿童音乐教育辅助或者背景音乐。

沈黎晖从来不认为商业和艺术有矛盾,他经常说:“如果你没有赚到很多钱,那是因为你的艺术不够好。如果你足够优秀,自然会有商业考虑。”他认为,那些能够创作出高质量音乐的人才,是AI长期无法替代的。如果这些顶尖音乐人才只有5%被占据,剩下的95%的音乐从业者很有可能被取代。

刘认为,AI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容易超越人类,这与音乐复杂的原理有关。他们花了一年时间整理人类创造的音乐数据。“AI真的花了20分钟才学会。我们努力创作一些具有社会价值、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音乐,希望在这些方向上进行探索。”

大多数人会唱歌,许多人会写歌词。能有更多人参与音乐创作,用AI辅助创作很多歌曲吗?这是刘希望达到的目标。

“编曲过程中有很多重复性的工作,创作一些歌曲需要一些音色上的具体参与。我们希望用AI赋能这些音乐人,比如让他们在两个小时内完成真正艺术创作的部分。这就是我们想要做的。”刘对说道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